|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0 0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出海神庙大殿门,正对着的这片礁石,是“摩崖石刻”所在地,是自然礁石却也有方正尺寸,长宽各四米。“海上碑”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块古人在海边礁石上的石刻作品,涨潮时没入大海,退潮时兀立于海滩,其始刻于清顺治乙酉年间(1645年),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立在碑石上,可远眺千帆竞发,海鸥翔集,盖一方奇观。右面横书“星河影动”“撼雪喷云”,这是明末监察御史苏京在明朝灭亡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安东卫有感而发,在此题写的。星河影动:描绘的是潮平波稳的夜晚,星光月光如碎金细银般跳跃在海平面上的美景。撼雪喷云:则是在白日,巨浪猛烈撞击礁石掀起的浪花犹如雪花云雾般冲天而起。亦是作者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宣泄自己的情怀。左面的竖书“万斛明珠”“砥柱狂澜”,这是明末礼部尚书王铎所题,他与苏京是友人,在苏京归隐故乡以后,来此看望故人所作题词。万斛明珠:描绘了夜晚的波浪劈开礁石,浪花在月光的反射下犹如亿万颗夜明珠炫目多彩。砥柱狂澜:大约是形容这片礁石犹如大海之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亦是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自况自喻。这两位作者的题词除了描绘海上的波澜壮观,还寄予了自己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难为水”,这题字比上面的横书竖书晚了20多年,是清朝人阎毓秀题写。阎毓秀。山西榆次人,武进士,康熙十年至十八年任安东卫守备。作为安东卫最高军政长官,自然熟知一代风云人物苏京的事迹。“难为水”三字,表达了他对苏京人品才干的仰慕,也表达了他对苏京、王铎等人一生际遇的感慨。这三个字题刻在苏京题字的下方,显然是引用了《孟子》“关于海者难为水”的说法和唐代元稹“曾将沧海难为水”的诗句,透漏出对世事沧桑的感悟。另外,民间还有一说法,是阎毓秀觉得苏王二人题的字太好了,让自己无从下笔,“难为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