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分区域格局总体稳定,局部调整明显。2020年辽宁沿海、津冀沿海、山东沿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港口吞吐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总量的7%、14.7%、14.5%、39.1%、5.3%、13.1%和6.3%。其中,辽宁沿海港口因东北经济“十三五”期大幅滑坡,吞吐量占比较2015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山东沿海依托腹地产业基础、港口资源整合推动以及地炼原油进口权开放等因素,吞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占比上升了2.6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凭借强劲的腹地经济基础和江海联运的快速发展,吞吐量保持稳定增长,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其他区域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港口层次继续分化,主要货类运输格局向重要物流枢纽加速集中。2020 年超过5亿吨的特大港口共7个,吞吐量占比达41%;3-5亿吨的大港7个,吞吐量占比22%;1-3亿吨的港口17个,吞吐量占比27%。从增长态势看,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港口共9个。其中,宁波舟山港、唐山港、日照港属于“高基数、高增速”,是国家能源原材料运输重要通道、服务腹地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的港口,三港贡献了“十三五”期增量的28.4%;镇江港、南通港的高增长得益于长江航道条件改善后海进江运输的快速发展,两港贡献了增量的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