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5-28 12: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日照
一个“世界级钢铁梦工厂”即将崛起在黄海滩头。
两家超大型钢企缘何都选择在此布局?
其一,钢铁产能向沿海转移是大势所趋。布局在内陆,大量铁矿石和钢材长距离往返运输,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剧了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还有污染和城市扩张的难题。而将钢铁产业布局在沿海,在资源、能源获取上都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放眼全国,鞍钢集团在鲅鱼圈,宝钢在湛江港,柳钢在防城港,都是临港布局。而布局日照,较之布局山东的内陆地区,仅运输成本,每吨就能节省一二百元。
5月15日,车行岚山区沿海公路,路西就是两大钢企,路东便可见汪洋大海,皮带机管廊蜿蜒三四公里长。
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岚山服务中心主任杨宁介绍,以该基地为例,南边三四公里远是它的原料码头,北边还有一个成品码头就在厂区内。原料码头的焦炭等原料,通过皮带机运送到厂区,加工生产成宽厚板等成品后,通过厂区内的成品码头直接销往各地。南进北出,生产线非常流畅,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其二,推动钢铁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去年,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将目前分散在12个市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产能,逐步向日照—临沂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芜—泰安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
“从内陆向沿海转移,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减量置换’,即淘汰、压减内陆落后的钢铁产能,腾出指标后再在沿海上新的优质产能。”在杨宁看来,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重拳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出清,这是省委省政府在日照岚山布局精品钢铁基地更深层次的考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