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8-18 19: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关于此山形势,明代日照贡生厉芳有《登幽固山》诗曰:“萃律插天半,何缘一径通;立身青嶂外,得句碧云中;隔树樵声出,依岩雨气濛;皋桥今在眼,谁与问梁鸿?”(见清"康熙年版《日照县志"文苑》)
以上清朝两代两编《日照县志》所载的“幽固山”,民间传说,其古名叫东崮山,与西崮山(今圣公山)东西对峙对称(名)。后又迷信传说,因云霄仙子托梦赠橐囊与项妇生子橐;橐亡之后,人们便在此山为云霄修建了“娘娘庙”(又称奶奶庙或三仙庙),以求得子,并改称此山谓“有儿崮”。
到了后世,因此地带路隘、林深;山势萃律而平缓,二峰突兀,峰峻谷幽;入其地,临其峰,令人大有如入幽境仙界,故人们亦称此山谓“幽二崮”、“幽尔崮”,至今。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当地居民为避乱,曾在山上筑起圩寨两层,并击溃流寇强攻,尔后山下安堵;曾一时称此寨此山谓“保安寨”、“保安山”。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曾在此山修筑了碉堡。抗战胜利后,碉堡被人们拆除。
三仙庙位于幽尔崮山之崮顶西面,沿崮下脚由南而北修建成,自南门至北门长约350米左右。南门即山门,居人称之谓南天门或小南楼。据今人追忆并遗迹考证,小南楼是上下两层,下层是庙的大门,上层楼内塑有王母奶奶坐像;南门里的石阶行道左(东)旁有钟楼一座,铜钟约300斤;由南门北进约250米处,是三仙庙正殿、厢房、出家人食宿之房舍等建筑。正殿又称大殿,高于其它庙房;殿内塑有云霄、琼霄、碧霄三仙坐像(注:《封神演义》书言其三仙住海中三仙岛,后受子牙所封,执掌混元金斗,主管凡人之生育。书中人、事多不符合于史实,但其渊源并基础多属于民间长期以来的神话传说)。云霄居中,琼霄居左,碧霄居右,三仙身边各有泥塑童女侍立。云霄怀抱一泥娃。
当地人们,若求生子,即于每年古历四月初八日(传说亦是项橐生辰)到庙中设祭祈祷;然后用红线一根系于泥娃左腕,并在其生死器上掐泥土一点吃于腹中。如此天长日久,泥童生殖器被掐光。后人便用黄杨木雕刻成内有弹簧的生殖器,牢固地镶在泥童下处。这样,手掐之,其内缩;手缩之,其外弹;从此以存原样。
大殿左旁有东厢房三间,是出家人住舍,据说最多时有出家人10个左右。大殿西旁有厢房三间,据说备用于游客宿食,间作磨坊。大殿东头有伙房,间数不详。由大殿往西北进深80米左右处是牛王殿,殿内塑有牛王爷等神像。由牛王殿北进20米左右处,便是三仙庙之北门,亦称后门,后门属于单层门楼。整个庙宇都随古式建筑,后被毁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现存有部分遗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