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26 1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日照
鲁桓公于十二年夏和杞侯、莒子在曲池会盟,这是因为杞、莒两国不和,为了调解关系而会盟。曲池,有可能在山东宁阳东北,当时属于鲁地。《公羊传》说的是盟于“殴蛇”,就是曲池。杞、莒不和起因于之前鲁隐公时莒人伐杞。
除了与杞、莒会盟之外,鲁桓公在这一年和宋、郑多次会盟。为什么要和宋、郑会盟呢?“公欲平宋、郑”,就是希望宋国和郑国能和睦相处。宋郑不和源于郑庄公的身后事。郑庄公死后嫡长子继位,就是郑昭公。而郑庄公的庶子也就是次子公子突是宋国雍氏的外甥,宋庄公想利用这个关系取利。趁着郑国主政之卿祭仲外出巡视时宋庄公扣留了祭仲,并危胁他,如果不立郑庄公的次子突当国君就杀了祭仲。不仅如此,作为雍氏外甥的郑国公子突也同样被抓起来危胁和索取财物。祭仲不得不屈从宋国,重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就是郑厉公。郑昭公忽逃出郑国。这样一来,郑国和宋国的关系也就矛盾重重了。所以才有鲁桓公为了调和郑、宋之间的矛盾而组织会盟。会盟地点在“句渎之丘”,即谷丘。谷丘是宋国的地盘,在河南商丘东南四十里。《穀梁传》说谷丘之盟还有“燕国”。不是那个燕召公后裔,都于蓟的北燕,想必也不是,毕竟距离不近。是姞姓的南燕,都城在现在河南延津东北四五十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