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8-11 13: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岚山渔民饮茶习惯是非常悠久,有“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朝无茶”之说。渔民出海归来,头一件事就是抓一把叫做黄大茶的茶叶(由南方购进),塞进茶壶,焖得酽酽的,畅酣地大喝几碗。早上一起床,头一件事也是先焖上一壶黄大茶,一气喝下。
根据我自己的记忆,小时候家里人喝茶是老干烘,或者黄大茶,茶叶要么是大梗子、大叶子,要么是茶叶末子,泡出的茶叶是红汤子,有一种焦糊味,促进消化的作用很明显,涮肠子。那时候,村子里已经种植茶叶,炒制绿茶,但是村民并不喜欢喝自己村里产的茶叶,嫌弃有一种青帮味、生味,喝的多数是老干烘和茉莉花茶。
二、毛泽东是南茶北引地提出者,谭启龙是南茶北引的实施者。
南茶北引和南水北调一样,源自毛泽东的大思维。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南茶北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原山东省副省长、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会长王裕晏的说法:
在谭启龙来山东任省长前,毛主席与他谈起南茶北引并建议他“在山后多种些茶”。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我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山东自产茶叶非常迫切。
谭启龙到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带来了机遇。他就是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