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来日照,我们都被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深深地吸引,我们了解到你们市从去年开始就启动实施了十项环保重点工程,请您介绍一下实施十项环保重点工程的背景。
陈刚:首先,感谢大家对日照的关注和支持。2013年7月24日,日照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实施十项环保重点工程,并将每一项工程的主要内容、责任主体、进度要求等全面公开,请全社会来监督实施,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这是践行群众路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大家都盼望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能够经常看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好天气。作为政府来讲,我们必须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从践行群众路线的高度,认真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切实把环保作为最大的民生,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努力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
(二)这是维护日照自然生态宜居城市形象的需要。自然、生态、宜居是日照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我们的市民都以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优良生态环境而自豪,来日照的客人也对此赞赏有嘉。所以,早在立市之初,我们就把“生态建市”确立为全市的“四大战略”之一。近几年,又相继提出了“生态环境体系”和“生态日照”建设的目标,并将其作为全市“四大体系”和“五个日照”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年”活动,目的就是把生态城市建设不断推向深入,这既是对现在生活在日照这块土地上的老百姓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三)这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日照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在发展临港大工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我们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冶金、化工、粮油等产业为支柱的临港工业框架,但毋庸讳言,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排放总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对此,我们的想法是,在新上项目方面严把环保、土地、安全等准入门槛,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近几年,我们就相继拒绝了一个投资巨大的煤化工项目和一个炼铜项目。同时,对现有能耗偏高、污染偏重的项目,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以改造,努力将其推向绿色发展的轨道。
山东省政府网:从您的介绍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日照市委、市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一心为民的情怀,接下来,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十项环保重点工程的具体内容?
陈刚:这十项环保重点工程一共包涵了56项子工程,计划总投资37.9亿元,其中,既有加大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企业的“治”与“减”,也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改”与“建”。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饮用水源地保护。日照水库是日照市区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关系到七十万市区居民的饮水安全。但长期以来,上游上千家石材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锯泥、污水等,给日照水库的水质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五莲县集中规划建设了石材工业园,并将该县零散分布的1035家石材加工企业整合成152家,并全部搬迁入园,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实现了废水不外排、锯泥集中处置。同时,将东港辖区内的191家石材加工企业也全部拆除,从根本上杜绝了这一污染隐患。
(二)重点企业污染综合整治。主要涉及钢铁、浆纸、港口、热电、化工等行业和领域的6家企业。对这些重点企业,我们坚持“一企一策”,分别提出了系统性、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比如,为了解决港口与钢厂之间铁矿石“短倒”造成的扬尘污染和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我们建设了岚山港区—日照钢厂的矿石皮带机,目前已投入试运行,这是目前亚洲运距和综合能力最大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系统。该系统正式运行后,每天可减少重型运输车辆2200辆,每年可减少散货倒运20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3万吨。
(三)区域异味污染治理。主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油脂、浆纸、化工企业和污水异味等问题,分别研究确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目前,油脂和化工企业的异味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浆纸企业臭气治理工程技术改造可行性评估论证也已完成。一年来,从环保部门的监测和群众反映来看,这些重点企业和区域异味污染问题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任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湿地工程,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促进污染减排。目前,列入计划的6家污水处理厂和1处人工湿地都已建成,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1.5万吨。
按照计划,这十项环保重点工程要在今年底全部完成,这些工程全部投运达效后,年可减排化学需氧量8650吨、氨氮948吨、二氧化硫4750吨、氮氧化物6970吨、烟(粉)尘42970吨,日照的环境质量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山东省政府网:听了您的介绍,我们感觉这十项环保重点工程涵盖的非常全面,也很切合日照实际,请您介绍一下你们在具体工作中是怎样实施推进的?
陈刚:对十项环保重点工程全市高度关注,为了确保兑现承诺、取信于民。我们在工作中主要落实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领导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杨军书记、李同道市长多次直接深入工程现场、深入建设一线进行检查调度,帮助协调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在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还专门将其列入市级问题第一期整改清单,集中力量来推进落实。市政府定期督导工程进展情况,先后两次召开专题常务会,半天现场查看、半天研究工程进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每半年专门研究一次环境保护事项,强力推动这项工作。
(二)部门、区县和企业联动。首先是严明责任,对每一项环保重点工程,我们都严格落实了责任单位,明确了投资金额、工程措施、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在此基础上,市政府责成市监察局、环保局对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实行每月一调度,每个季度搞一次现场督查,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区县和企业抓落实、抓推进的积极性。在落实推进的过程中,有关企业的负责同志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舍得下真功夫、舍得花大价钱上治污设施,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环保、监察部门和有关的区县对这项工作盯得紧、抓得实,督促落实到位,也有力地推动了工程进展。
(三)舆论促动。在十项环保重点工程实施之初,我们就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在媒体上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公开工作,每一项工程由谁来负责、什么时间完成到什么程度,都很明确,让社会各界都清楚这些工作,这对有关的部门、区县和企业也是一种督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主动邀请中国环境报、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并定期在媒体上开展“双晒”活动,全面公开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工程项目,这对责任单位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山东省政府网: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们也体会到你们在抓十项环保重点工程的过程中,确实采取了一些很独到、很有效的办法,既体现了以公开赢公信、以实干换实效的姿态,更体现了铁腕治污的决心和力度。现在年底将近,十项环保重点工程进展怎么样,它的实施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陈刚:从最近调度的情况来看,截至11月底,十项环保重点工程的56项子工程中,列入2013年度的30项已全部完成,列入2014年度的26项已完成11项,其余15项正在推进。十项环保重点工程实施,已经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一)空气和水质的明显改善。今年以来,我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大家非常关注的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有了明显下降,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的数额居沿海4市第一位。截至2014年12月8日,全市“蓝天白云”天数已达23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天,其中,6、7、8、11四个月,我市“蓝天白云”天数领跑全省。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崮河、沭河等重点流域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大幅度下降。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拿石材产业来讲,通过入园发展,企业数量减少了1066家,新建企业从工艺装备到规模档次,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通过落实对钢铁、浆纸、化工企业的治污措施,也有效地倒逼企业加快了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促进了转型升级,为我市科学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环境容量,为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拓展了空间。比如,近几年,我们加快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已具备了汽车75万辆(含低速车)、发动机78万台、自动变速箱100万台的产能。占地3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一期已填满,新拓展的5平方公里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园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家,投资总额42亿美元,形成了发动机、变速箱、汽车模具、车桥四大产业链条。去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503亿元,已超越钢铁成为我市第一大产业。
(三)政府公信力得到提高。对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直面矛盾不回避、积极主动去化解,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向社会全面公开。对各项工程的推进情况,我们也及时通过媒体实事求是晒成绩、不遮不掩晒问题,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治污的决心和力度,提高了对政府信赖度和满意度。
总体来看,十项环保重点工程的实施已经带来了一些变化,尽管有些变化还是初步的,但从大的趋势来看是向好的、积极的。
山东省政府网:如您所言,十项环保重点工程已经给日照带来了一些可喜变化,也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除了这些工程之外,你们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陈刚:今年是日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态建设年”,在搞好十项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实施了环保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绿化、中心城区环境提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制度保障七项工程,并突出抓了崮河、沭河“两个流域”,港口、日钢“两个片区”的综合治理,尤其是在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河长制”的做法,李同道市长任“总河长”,有关区、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任所管辖河段的“河长”。对“河长”的职责和举报电话,我们都通过设立公示牌的形式让群众知晓,形成了治污合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态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完成植树造林12.6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淘汰黄标车13787辆,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1000余户,新购置的150辆新能源公共交车已投入运行,城市规划区以外的2797个村已全部配备了环卫一体化设施和环卫人员,日照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当然,我们也清楚,环境质量改善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政府和职能部门持续发力、不断攻关,也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共同维护。我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决心拿出铁杵磨针的毅力,坚持既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不断梳理困扰我市环境质量的热点难点问题,滚动实施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努力让日照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