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7|回复: 0

[设计求助] 雕塑与建筑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

回帖

7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1
发表于 2014-12-17 16: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园林雕塑服务于配合园林大环境,难点在于作品如何和环境相协调。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大师们完美无缺地做到了这一点,如米开朗基罗,由于他完备的知识决定了他能够从艺术、建筑、环境诸因素去整体把握他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与环境达到最佳结合点,从而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如《大卫》、《摩西》等。

  如一些作品从本身的艺术性来说是一件成功之作,但放置在环境中后就没有了感召力、镇慑力、装饰力。杭州孤山公园旁的《秋瑾》塑像就是一例,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女英雄、鉴湖女侠秋瑾,八十年代初,园文部门在此竖起一座纪念像,整座塑像连基座高大约为4米左右,女侠持长剑凝视前方,从主题和立意上无疑是优秀的。但当游人不经意时很不容易发现这里的塑像,整个尺寸过小和环境脱离,后景压过了塑像,从而削弱了塑像的意义,失去使瞻仰者产生崇敬的功能。在孤山公园的后山坡上,六十年代在此塑有一座《鸡毛信》的儿童英雄塑像,连本地的游人也很难寻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另外,像近年新落成在湖滨公园旁的大型城雕《美人凤》,此像根据杭州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位凤尾人身的仙女,含珠落洒大地成为西湖的故事创作而成的。塑像座落在解放路、湖滨路、南山路的交叉路口旁,整个塑像体积庞大,给人一种压迫之感,加上现场空间极为有限,使观众缺乏一定视觉距离。这座塑像落成后,在杭州市民中引起了许多的异议。

  以上情况说明我们有些艺术家不懂建筑,而建筑家又缺乏美术知识,造成了艺术家和建筑家之间各行一套,难免产生塑像在环境、形式、尺度上误差,造成二大环境艺术之间的不和谐。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见仁见智在所难免,除了创作中的个人因素外,中美艺嘉认为在创作中应更多地考虑建筑环境的因素,如创作庭院式宾馆中内庭园林雕塑与公园园林雕塑的区别,一种是特殊群体,一种是大众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