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路也能变得这么宽畅、平整,两边还有专门的排水沟、绿化带,再也不怕下雨天道路积水了。”1月22日,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莒县碁山镇水由村村民张修富笑呵呵地说。
不仅碁山镇水由村的路平坦了,2014年全市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就达312.6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大中桥18座,实施安保工程106公里,优良路率达到70%以上,路面中等以上好路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公路的运营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如何让农村公路建设的“难建、难管、难养护”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给出的答案是:新建、管养、安保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从上到下,分级负责,在乡镇(街道)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组织,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我们还将农村公路管养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对穿街路段的集中整治,大力开展标准化、美化建设,农村公路穿村路段的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改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和公路安保工程,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理念框架下,四项工程环环相扣。2014年,我市栽植黑松、蜀桧等苗木 181.5万余棵,修复水毁4056处,培护路肩4723公里,安装警示桩12653根、安全标志标牌3645块、减速带312处,极大地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养护巡查制度,对所管辖的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和专项巡查检查,特别是在容易引起安全隐患的恶劣天气时段加大巡查力度和抢险效率,农村公路安全通畅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在开展农村公路管养集中整治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我市还创建了4个示范乡镇和500公里文明示范循环路,用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通过规范管养,我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道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乡村道经常性养护率达到95%以上。
此外,我市还推行“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管理模式,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和养护管理电子台账,引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沿线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保护工作,鼓励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乡规民约、养护生产相结合,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安全、完好、畅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