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5|回复: 2

[交流] 莒鲁会盟

[复制链接]

513

主题

1001

回帖

369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93
发表于 2018-10-10 16: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日照



莒鲁会盟

莒鲁会盟



  山东莒县浮来山有一株树龄4000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这里有“大树龙盘会诸侯”的传说,指的就是鲁莒会盟。鲁隐公二年(前722年),纪国国君纪侯与莒子在密会盟,调和莒鲁两国关系。莒纪会盟后,纪国国君又赴鲁做说服工作,经多次斡旋,鲁公终于同意到莒地会盟。公元前715年农历9月26日,鲁隐公与莒子在浮来会盟成功。此后,鲁、莒、纪等国关系良好。?窦永堂

  一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左传·隐公八年》)。
  这是注定让后世投下一注追光的公元前715年。
  这一年的秋天,更多是因为其纪年年号而闻名的鲁隐公,长途奔莒,与莒子会盟于浮来山巅。
  九月的浮来本没有凉意可以深藏。
  眼前的山川平息了奔涌。天空一心一意地蔚蓝。
  夜夜夺地的风声不再吃紧,朝夕游荡于边界的战火转身。
  推杯换盏的一声清脆,让后世支撑回忆的一扇窗口,有了计数无眠最好的理由。

  二

  于浮丘之巅秋叙别具一格。会盟是高潮。作为莒鲁外交标志性专场,其组合画面,定有山水之间的闲庭信步,以温情诗意增信释疑,为未来调弦定调。
  既往对于美的疏忽让人惭愧———在高高的山岗上提级升阶,俯瞰时时标识另一种高度。两位春秋时代的国君,于峰回路转中荡气回肠,全然不知表情达意的春秋笔法。
  闲适的庄园呈现应有的秩序。和平与烽烟的界别显而易见。
  山明水秀,排闼送青相伴,毋须波澜不惊———内心狂喜,外表不动声色,较少合乎规律。
  来吧隐公,会盟选址咱不在城头禁区———登上浮丘之巅,显然可以大幅缩微鲁莒的距离。城墙的坚固与巍峨你我同样拥有,此后让它们更多承受自然的风吹雨打吧,日夜簇拥着的刀枪剑戟,愿从此不再遭遇强行的愤怒驱遣。
  你我挥斥方遒,都是一种遇见与相守。
  远离城池坚硬的惊悸,你我尽可以像鲁莒交接地带的子民来一次沉沉酣眠。
  风雨交加的晚上,你我万国林立的周边,烽烟制造者仍在呛声分道扬镳,不忘于残局扭曲生活架构,同步自取其辱。

  三

  我是放眼天下、胸括宇内的莒君。这是我的莒,通贯东西,联带南北。
  像鲁国一样,我渴望稻菽千重,秩序静美,枝间埋伏的光泽,梦幻般失真。
  虽然,周边群体以沦陷喋血或者干脆辱死;虽然,背景正深陷“礼崩乐坏”“春秋无义战”,但在动荡的乱世,我像你鲁国一样,于梦醒的苦涩时分,不忘迎接礼乐以不可阻挡的外力降临。
  我王殿的开发建设,同样恪守周礼七鼎六簋诸侯制,视角多重,散发着传统与前沿融合的气息———
  我也有青铜礼器:鼎、鬲、甗、簋、盉、罍、瓿、壶、盆、盘、匜、舟,灵魂的肌理一律擦拭得锃亮;
  我也有青铜乐器———编钟、编镈、铃钟、淳于、钲,声音和记忆,一律煨焙得光芒四射;
  以及深情款款、传递某种气息的琮、玦、璜、璧、璇玑、石磬……

  四

  我是隐公,远道而来的隐隐的疲惫,隐隐的压迫,隐隐的忧虑,已为晴空丽日清零。
  这是你的莒国———
  东临沧海。碎浪倾力找到方向。渔盐的背景活色生香。为莒,你从未失序于潮落舟横。
  城邑密布。介根、郯、且于、郠、密、纪鄣、向、寿舒、寿余、大庞、蒲
  侯氏、常仪靡、防,含烟的城廓,从未失去巍峨而冷峻的面容。
  数十万载的根系,万载的文化起步。
  于远未形成澎湃的源头喷珠溅玉殊非易事,但齐鲁俯身于莒就很容易发现自身倒影,从而烛照前世,探微发凡,却是一条于后世深埋了许久的路径。
  无需穿越关山,莒子你与拥有太阳大心脏的东夷一脉相连———
  王殿之内:藻井龙凤绞绕,四角凤鸟,四周仿制玉玦、玉璜、玉璧、玉璇玑;宝座饰以凤纹;靠山饰以太阳和凤鸟。任一吐叶生翠的一枝,都会晕染莒城万物眉黛,欹侧与斜堕,酷似颤袅相媚……
  于齐鲁之前,莒的流风余韵已辽阔数千载———我初封的鲁国,即使将怀梦统计在册,距离莒文化也尚属迢遥。
  数千载之后,习惯开启东向城门的我鲁,于日出的高歌中追寻与唤醒,花瓣一样打开……
  源头的意义,与太阳的驾临几无二致。

  五

  说什么莒子你以子小国君主之身,能与我大国的鲁国国君会盟;
  说什么隐公你不顾大国之尊、风雨兼程委身于莒城边上;
  揖客的城门,不再钟情于坚守与防卫,心仪扩张、于喋血城头镀亮额角的你我歧路回还,缘于一世之缘,造的是子民之福;
  打破兵戎相见这一乱世常态,近乎于风雨大作之际倏然回收风雨,看花瓣即时补损零落成泥。
  设若这一新的思考维度早日连体国家命脉,双边愤怒的体量,无疑比远山的溪流更浅,而战火之轻的喻体呢,请尽量不要联想沉甸甸的鸿毛。
  支流从来夺不走主干浩渺。
  闪亮于斗转星移的经典,永世令人迷醉……

  六

  莒鲁会盟,不能不提及贯穿铭记的女性伯姬。
  闪亮于整个春秋史册,与后世映面的诸侯夫人七人而已,而在春秋经传里明载其卒、其葬者仅有三人,三人行,以无可置疑的凛然置于光芒核心的即是伯姬。
  作为鲁国之女嫁与纪侯,与纪侯深度相知、肝胆相照的伯姬,美得让人揪心,名字于《春秋》毛刺刺的竹简留痕,都给人以粗砺刮擦的伯姬,却毫不回避“鲁莒争郓久矣”的危局。
  “伯姬别鲁,别无所挂,惟鲁与莒不和,终遗大患。”剑气伴豪气轻弹的纪侯,在与伯姬击掌而笑之后,欣然领命的纪侯,即刻马蹄生烟、衣袂生风,调停危机的沿途,每一步都是由死向生的抵达。
  “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今昌邑东南),鲁故也。”(《左传·隐公二年》)
  望不到边际的夜晚,牵心以最分明的方式高悬,倾情亮出的眉黛一再压弯的伯姬,在终于轻盈了莒鲁辽阔的来路与归途之际,许是并未进一步升华莒鲁会盟何以值得持久仰望———春潮涨满的东夷文化自此驿路轻尘,齐鲁莒自此直奔彼此迷醉与舒展的神奇……

  七

  秋风自远远的山冈拂来,银杏的叶片开始渐次金黄。从此之后的迢遥3000年间,作为会盟标志性的银杏必将开枝散叶、泽被后世。
  较之送行,每一枚叶片都不会轻易放弃挽留的比重稍大———隐公,离开与小住,你都有了足够回旋的余地。
  一只鸟,于山谷的此岸和彼岸之间无痕飞渡,大尺度补白自由……
日照论坛欢迎您,在这里可以填写签名哦!日照论坛永久地址http://www.riz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001

回帖

369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9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6: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日照
      我高中时就读于莒县一中。那时候课业紧张,但一年中总是要抽出时间来爬爬莒县城西的浮来山。要说浮来山的景致,最闻名者莫过于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据说有三千多年历史,相传刘勰写《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树下完成的,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游客慕名而来,很多就是冲着这课银杏树。如今,树冠婆娑、枝繁叶茂,人们在树边挂了红丝带,为亲人祈福、保佑平安。要说这棵树有多粗壮,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莒县一书生进京赶考,途中遇雨,就到这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避雨。下雨没事干,他就来了兴致,想量一量这棵树到底有多粗。没有测量工具啊,书生就用搂抱的方式,竟然搂了七搂还没转到起点。正在他想搂第八搂的时候,却赫然发现起点处站着一位年轻的小媳妇。原来少妇也是来大银杏树下避雨的,树太大了,都没发现对方。怎么办呢?不能继续搂啊!书生有心让那少妇让一让,不好意思开口,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测量,于是就只好改为用手的方法,悄悄向那少妇身边量过去。在莒县方言中,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都张开后的距离称为“一拃”。普通男子的一拃大约有15-18厘米。他数到第八拃的时候,正好到那少妇的身边,人家也没挪地,又测量不下去了。书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把少妇的体宽也算测量的一个单位吧。于是银杏树的树围就成了“七搂八拃一媳妇”。

      言归正传,这棵古老的“白果树”见证了很多重大的莒国历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莒会盟”。今天,当你登上浮来山,在定林寺的古银杏树下有一石碑,上面刻有:“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隐公八年。”这一碑文来自《左传》,生动地记载了“大树龙盘会诸侯”的传说。

      话说春秋时期,在山东大地上有齐、鲁两大强国,此外还有几个小的诸侯国,包括莒国。莒国虽小,然而颇有扩张的野心和不畏强权的脾性,是个不好惹的茬儿。自然,这种做法为鲁国所不容,因此鲁莒两国一向不睦,惹下了不少“梁子”,诚如《左传》记载:“鲁莒争郓久矣”。鲁莒会盟事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纪国。纪国也是小国,想通过与大国联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盘,于是纪国娶鲁公长女伯姬,强化了两国的关系。伯姬有心通过纪国作为中间人而调和鲁国和莒国的关系。于是这年冬天,纪子帛与莒子在密(今昌邑东南)会盟。《左传》隐公二年记载:“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这次会盟的主题自然就是由纪子调停鲁国与莒国的紧张关系。鲁莒两国也深知彼此抗衡不是个办法,因此也都顺水推舟,促成了“鲁莒会盟”这一佳话。

      然而,尽管达成了初步意向,但真正落实起来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年的对立使两国相互猜忌,尤其是在会盟的地点,双方都想在自己的国都,互不相让。关键时刻中间人起了作用。经过纪子多次斡旋,鲁国做出让步,同意在两国交界处的闵仲山(今沂源县境内)会盟。但莒子仍怕中了鲁国的圈套,坚持要在莒地会盟。最后,鲁公拗不过莒子,再次展现了大国的风范,再次让步。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鲁隐公不惧长途跋涉,屈尊来莒,于浮来山与莒子会盟。莒子在此地隆重接待了鲁公,会盟成功。此后,鲁、莒、纪等国维持了较好的关系,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也相对稳定,国力日盛。因而莒国附近诸国的贵族及国君在遭遇困境时往往选择到莒国避难,如齐公子小白奔莒、谭子奔莒、庆父奔莒等,这是后话。

       鲁莒会盟的成功对齐鲁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莒国来说,会盟使得鲁国放弃了对莒国的敌对态势,这显然有利于莒国的稳定和发展。要知道,当时的鲁国可是一大霸主,莒国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均不及鲁国,与大国长期抗衡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会盟成功并不意味着两国结盟,但起码得到了鲁国善意的外交关系,莒国可以学习鲁国的先进文明并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对于鲁国来说,会盟的成功消解了长期以来莒国的敌视,也就意味着终于摆平了这个难缠的小兄弟,可以放手与齐国、楚国等大国一较高下。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最终受益的还是齐鲁文化的发展。会盟的成功也就意味着莒国携东夷文化这一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使得齐鲁文化多了一个新的支脉。自,“齐鲁莒文化”在山东大地开花结果,一派生机。
日照论坛欢迎您,在这里可以填写签名哦!日照论坛永久地址http://www.riz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001

回帖

369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69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6: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日照
    莒县浮来山有一株3000多年的银杏树,至今枝繁叶茂,被称为“天下银杏第一树”,这里有“大树龙盘会诸侯”的传说,就是指的鲁莒会盟。定林寺古银杏树下,立一方石碑,上刻:“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隐公八年。”
    鲁隐公二年(前722年),与莒子在密会盟,调和莒鲁两国关系。莒纪会盟之后,纪国国君又去鲁国做说服工作,经多次斡旋,鲁公终于同意到莒地会盟,于是就选中了浮来山。
    公元前715年,鲁隐公不辞辛劳,如期到风景秀丽的浮来山。莒国隆重接待了鲁公,会盟成功。此后,鲁、莒、纪等国维持了较好的关系,因而莒附近诸国的贵族及国君避难时,常出奔莒国。如齐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谭子奔莒,鲁公子庆父奔莒等。
日照论坛欢迎您,在这里可以填写签名哦!日照论坛永久地址http://www.riz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