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岚山区高兴镇冯家庄村的线狮是一项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民间舞狮技艺,杨淑学作为目前唯一的传承人,每到过年时他都会忙着表演线狮闹春的节目。
在众人的帮助下,杨淑学“便携式”的舞台搭了起来,台上表演三分钟,搭台时间要半小时,杨淑学说这套装备是自己为方便外出表演专门设计的。这两年,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民俗旅游活动都会向他发出邀请。
杨淑学表演的这个节目唤作“飞狮夺球”,是在继承传统线狮表演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对原有道具、动作加以改进创新,最终定型并成为了他自己的一个“绝活”。杨淑学介绍,家传的“线狮”是他父亲上世纪四十年代, 从一个游医那里学来的,据考证,线狮的历史已经有三百余年,创作灵感源自传统民间狮舞,表演方式与提线木偶虽在操作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表演形式上却又迥然而异。与传统提线木偶双手提线的玩耍方式不同的是,拉线狮采用站立手拉的操作方 式,从而拓宽了表演者的活动空间,更利于表演动作的舒展,使双狮表演具有了更大的力感与动感。杨淑学说原来的一只狮子长约50厘米,技术比较简单。而现在的狮子长约一米,重逾四斤,表演时不但要求狮子要上蹿下跳、翻跟头,还要上下拉动绣球,表现出让狮子想咬又咬不到的效果,不但技巧更为复杂,对体力的消耗 也比之前更大,狮子在台上腾空跳跃,拉线的杨淑学也在闪转腾挪,一场表演下来,杨淑学也会略显疲惫。
杨淑学:“以前的表演是一个球,而且是完整的,这样只能做上下的动作,现在我把它进行了发展改良,一个球分成了两半,可以弄上条幅,这样上下、单扑、双扑的动作就多了起来。”
得知杨淑学的儿子杨家乐目前也在学习线狮表演,在记者的邀请下,杨家乐也露了两手,别小看这几根线,虽然练了好几年,但到了最关键的狮子咬球,还需老杨亲自上场。
有市场,传统的老手艺才会有生存空间,这两年,为了适应市场,杨淑学做了不少改进,不仅让表演更加喜庆,而且还加入了商业化元素,把之前的鼓乐队换成了大音 响,用杨淑学的话说就是,既保留了节目的原汁原味,还加入了现代设备,这样能够更好的融入市场,把这门传统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
|